麦克马洪线 1914年, 图一
麦克马洪线 1914年, 图二
达旺附近的麦克马洪线
5km3miles
NewKhinzemane
塔格拉山脊
桑多洛河
娘江曲
娘江曲
克节朗河
克节朗河
克节朗河
吉米塘
龙布
Zirkhim
哈东拉山口
勒
Khinzemane
多拉山口
Tsangdhar
多拉哨所 克节朗河
错那县 达旺 瓦弄 察隅 西山口 德让宗 邦迪拉 打陇宗 朗久(英语:Longju) 里米金(英语:Limeking) 梅楚卡 马尼岗 都登 墨脱
中印双方在班公洛冲突的地点
1962年9月21日印军第七旅旁遮普联队第九营向择绕桥桥东中国哨所(西藏军区步兵第2团3连7班)发起进攻,发射炮弹10余发,打死军人钟世明、崔道发、谢福田等5人。拉萨“各界群众”4000多人“集会声讨”。10月10日,择绕桥又发生新的流血事件,解放军死11人,伤12人。新的事件发生后,419部队上下认为政治外交是解决不了印度“前进政策”问题,一场军事较量不可避免。 1962年10月12日,尼赫鲁在向新闻记者谈话时公开宣称,印度军队已接到“解放我们的领土”的命令,把中国军队从克节朗地区“清除掉”。次日《纽约先驱论坛报》发表了一个标题为《尼赫鲁向中国宣战》的赞许性社论[47]。10月12日在内地养病的张国华返回拉萨;在拉萨开了一个会,传达中央和军委的指示;随后于10月14日,率“西藏军区前進指揮部”进抵错那县麻麻。10月17日印军在东线和西线同时发起“前进政策”进攻。10月17日,中央军委下达了《歼灭入侵印军的作战命令》。10月18日,中央军委再次发出指示:“此次对印度反动派作战,事关国威、军威,务求初战必胜,只能打好,不能打坏。”10月18日印度国防部官员宣称,他们取得了拿破仑式的独一无二的胜利。战争在中印边境东段和西段进行,从1962年10月20日开始,至11月21日基本结束,历时1个月,经历了两个作战阶段:第一阶段自10月20日至28日,第二阶段自11月16日至11月21日。[48]
第一阶段
编辑
主条目:克节朗战役和阿克赛钦战役
10月20日凌晨7点半两枚信号弹升空,以西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等组成的东段指挥部和新疆军区司令员何家产奉中共中央军委之命发动攻击。在东段,藏字419部队在第11师第32团(欠第一营,配属31团第一营)在11师副师长王晓一和11师政治部副主任魏光中率领下参战。第一阶段的克节朗地区作战,在塔格拉山脊下的印度陆军第7旅战斗了约30分钟,其弹药即告罄尽[47],阵亡832人,被俘第4师(“红鹰师”,二战时曾编入英国第8集团军参加由蒙哥马利领导的对抗由隆美尔领导的德军精锐)第7旅旅长达尔维准将以下1065人。藏字419部队伤亡388人。中国西藏的边防軍向前推进,占领了藏南和达旺地区(10月25日)。
与此同时在西线的阿克赛钦地区,解放军击败了37处据点的印軍。
10月24日,中国当局发表声明,提出停止冲突、重开谈判、和平解决边界问题的三项建议,提议双方从战前边境线各自后撤20公里。印度当局表示無法接受,宣布印北地區进入“紧急状态”,并在東線的藏南及達旺地區大力增援士兵。
11月3日,美国向印度提供的首批包括武器弹药和通讯装备的紧急军事援助抵达印度。[49]肯尼迪给尼赫鲁的亲笔信说到:美国承认麦克马洪线,并向印度提供10亿美元的援助。11月4日,美国运输机降落在加尔各答机场,美国陆军准将福尔曼亲自打开舱门,里面是美国的重型武器。
10月20日以后,中国军队用22天的时间,开凿了一条从错那到达旺前线的战备公路。
第二阶段
编辑
于西山口之战中名声大噪的庞国兴的战斗小组中的三人在战斗结束后合影(缺一人,庞为中间者)
主条目:瓦弄战役、西山口-邦迪拉战役和班公洛之战
参见:中印边境战争东线中部战役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主动停战并提出谈判请求后,并没有得到印度政府的积极回应。于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便开始了中印战争第二阶段的作战。
11月14日是尼赫鲁生日,印军在中印边境东侧的瓦弄發動進攻。随后解放军于16日发起反击,印军第11步兵旅发起了几乎是整场战争中最顽强的抵抗,曾一度阻止解放军陆军第130师的攻势,但随着解放军的增援部队赶到,印军逐渐抵挡不住。在前线指挥第11步兵旅的第4军军长考尔见势不妙便乘坐直升机离开了前线,第11步兵旅随即全线崩溃。但解放军也付出了在整场战争中相对较高的代价,此次战役中印两军伤亡比仅接近1:2[50]。
与此同时,解放军陆军对西山口地区发起大规模攻势,并于中印边境实际控制线东段中部发动突袭以牵制印军部分力量。最终印军在短暂与解放军交战后便向南撤退,中国趁势占领了整个藏南地区。此战中,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五十五师一名副班长庞国兴在与大部队走失的情况下,与另外3个同样是掉队的解放军士兵组成战斗小组,在印军后方穿插近15华里,进行了近5次战斗,击溃印军一个炮兵团[註 4],缴获各类火炮七门[51]。戰後,龐國興率領三人戰鬥小組擊潰印軍砲兵營後所作出的如下言論:
“
...敵人非但不投降,還膽敢向我還擊...
”
——龐國興,擊潰印軍砲兵營後所作報告
西线,解放军在班公洛的进攻也取得胜利,在攻占印军4个据点后,剩余3个据点的印军趁夜色放弃了据点撤退。
汇总
编辑
经过两个阶段“自卫反击”作战,中国军队共消灭印度军队两个旅和三个旅的大部,击毙第62旅旅长霍希尔·辛格准将,毙、伤、俘达尔维旅长以下官兵8700余人。由於印度軍隊在東線藏南、西線新疆失敗,印度朝野提議要求美國介入。
11月19日,肯尼迪决定派助理国务卿哈里曼率领一个高级军事代表团赴印,同时派遣C-130中型运输机,帮助印度抢运增援部队与物资。[49]11月21日凌晨三点,尼赫鲁向肯尼迪求援。尼赫鲁两次致信肯尼迪,吁请美国紧急向印度派遣12个中队的超音速战斗机,并提供先进的雷达和通讯设备;并请求美国提供两个中队的B-47长程轰炸机,以对中国境内基地和机场进行轰炸。肯尼迪下令美国航空母舰编队紧急驶往孟加拉湾。
1962年11月21日总参谋部电示:“现在敌人内部非常混乱,到处都在撤,包括传统习惯线外的提斯浦尔、卓哈特、特祖,还有西线的丁如泽、楚舒勒都有跑的准备。”11月21日,中國邊防軍在到达主张的界线后停止前进。11月21日,中国政府为促成10月24日提出的和平解决中印边界问题三项建议的实现,发表声明,决定中国边防部队在中印边境全线主动停火、主动后撤,并立即付诸行动,“为了保证中印边界地区人民的正常往来,防止破坏分子的活动和维护边境的秩序,中国将在实际控制线本侧的若干地点设立检查站,在每一个检查站配备一定数量的民警”。从11月22日起单方面停火[47]。并在一个月后主动全线后撤至1959年11月7日中印双方实际控制线北20公里之外,与印军脱离接触。此後兩國即以麥克馬洪線為实际控制线,但双方爭議並未就此平息。